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葉蛋白救台灣

彭明輝教授的部落格
於2013年2月6日
發表[人車搶糧,愈演愈烈 ]一文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3/02/blog-post_6.html#more


其中提到


為了促進農地利用以及因應玉米價格上漲趨勢,政府開始補貼玉米種植,希望進行進口取代。但是玉米是溫帶作物,適合在美洲生長;過去台灣養豬的主要飼料是甘藷,比玉米更適合在台灣生長:需要投入的人工、肥料與農藥較少,且單位面積的產出熱量更明顯高於玉米。跟玉米比起來,甘藷作為飼料只有一個缺點:蛋白質含量太低,只有玉米的38.5%。但是,只要在甘藷飼料中混入大豆渣等蛋白質,達成飼料粗蛋白為14%之要求即可。另一方面,甘藷葉中含有大量粗蛋白,其品質並不遜於豆類,甚至有人主張:亞熱帶地區生產葉蛋白的效率遠高於利用豆類與穀物種子的生產模式。因此,如果有效利用甘藷葉或其他葉蛋白,還可以減少對大豆餅的進口倚賴。

面對逐年攀漲的高糧價危機,台灣急迫地需要研發最符合本土氣候與地質特性的亞熱帶農業與畜牧業生產模式,問題是農委會、國科會、教育部與各大學農學院的教授何時才能認清這個局勢?

感想:
用葉蛋白救台灣
還真的滿多問題要克服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