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一則舊聞的疑問

提高安全存糧 農委會設戰略小組
2011-02-10 工商時報 崔慈悌/台北報導
 因應國際糧價飛漲,農委會宣布成立「糧食戰略小組」,將研擬新增海外安全糧食儲備20萬公噸,連同現有安全存糧準備47萬公噸,讓安全存糧達67萬公噸,並研發抗旱抗鹽化稻米與玉米改良品種,作為緊急時的保命作物。
 農委會指出,受到全球人口成長、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糧食穀物轉向生質能源、氣候變遷及石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世界糧食供需出現不平衡,不僅國際糧價飛漲,糧食安全也受到全球重視,農委會已將糧食安全列為重點政策措施。
 我國目前主要糧食包括稻米、蔬菜、水果、肉類、蛋類及漁產等自給率均仍維持在84%以上,但小麥、飼料玉米及大豆等穀物在國內不適合種植或生產成本偏高,大多仰賴進口,以價格為權數計算,綜合糧食自給率不到7成,僅及69.1%。
 為確保糧食安全,並因應國際糧食價格飛漲時的糧價穩定,農委會宣布成立「糧食戰略小組」,規劃除現有47萬公噸安全存糧外,另將增加海外安全糧食儲備約20萬公噸,合計將達67萬公噸。
 農委會指出,近來氣候變化較劇烈,為因應氣候變遷,農委會已研發抗旱、抗鹽化的稻米與玉米改良品種,目前正在試種階段,將可作為緊急時的保命作物。

 

糧食戰略小組成立 海外儲備糧食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
 
因應國際糧食價格飛漲,農委會最近成立「糧食戰略小組」,正規劃提高安全存糧準備,由目前的47萬公噸,再增加海外安全糧食儲備約20萬公噸,合計達67萬公噸;並將透過「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鼓勵農地復耕,提升玉米等雜糧生產。

由於氣候變遷加劇,國際糧食價格不斷推升,行政院指示,要將糧食安全提升至戰略性層次,學者亦不斷提出呼籲,應鼓勵農地復耕,並劃定優良農業區,以因應可能的糧食危機。

農委會在年前已全力動員,召開多次全國性會議,預計在月中提出「農業基本法」草案,前瞻10年到15年的發展與農地政策。「糧食戰略小組」已達成多項共識,包括維護國內生產資源、提升糧食自給率、周延相關統計資料、強化安全預警風險、建立境外儲備等。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受訪時指出,我國糧食自給率目前維持在32%,以每個月消費量10萬公噸計算,目前存量已超過三個月的稻米消費量(30萬公噸)許多,有關主要糧食自給率,稻米為97%,蔬菜、水果、肉類及水產等項目,自給率均達84%以上,自給率被拉低的主因,是因為畜牧業所需的雜糧進口量太大。

例如,玉米、黃豆、小麥的每年進口量,就各達500萬公噸、200萬公噸、100萬公噸,游勝鋒表示,其中,除了小麥不適合台灣生長外,農委會現正積極透過活化休耕地、小地主大佃農等政策,鼓勵種值玉米、黑豆、紅豆、黃豆等進口雜糧,或是「有機專業區」,以提高生產效益和糧食自給率。

而為因應氣候變遷,農委會也正加緊研究抗旱、抗塩化的稻米與玉米改良品種,可在惡劣環境下生長,但口感不輸一般品種,目前已在試種階段,未來可推廣作為保命作物。

農委會並兵分多路,將結合觀光業開發精緻農業之旅,以及與衛生署合作,推廣提升碳水化合物的健康飲食觀;此外,也會與業者合作,開發出便利米食及炊具,以利推廣米食。

 

 

國內稻米安全存量標準(2006/9/25訂定)

中華民國95年9月25日院臺農字第0950042053號令訂定發布
第一條 本標準依糧食管理法第五條之一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 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穩定糧食供應,主管機關應於國內適當場所儲備不低於三個月稻米消費量之安全存量。
前項稻米月消費量,係依前一年國內稻米總消費量除以十二個月計算之。
第三條 本標準自發布日施行。

 

評語

1.<國內稻米安全存量標準>的三個月是依稻米消費量
2.可是現在台灣人民的稻米消費量比以前少很多
   依照95年台灣地區平均每人可供消費之各類糧食為穀類89.7公斤。其中每人可供消費白米48.0公斤;每人可供消費麵粉36.9公斤。
   這樣子的安全存量怎麼夠熱量呢?
3.如果按<經濟部--民生必需品短缺時期配給配售準備計畫>
   我的計算是稻米的全國配給配售量一個月就需要33萬公噸
  現有稻米安全存糧準備47萬公噸
  只夠第一個月發放
  農委會經濟部有沒有搞清楚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